每把武器的初始后坐力是不一样的,有的武器天生后坐力大且比较抖,有的武器天生后坐力小且比较稳。每把武器的后坐力都有个初始数值,在游戏里无法查看,玩家只能看见后坐力控制属性中的后坐力倍率。后坐力倍率越小,实际后坐力越小,其计算方式为武器初始后坐力乘以后坐力倍率。不同武器添加相同数值的后坐力控制,对应的倍率变化一致,但因初始后坐力不同,最终后坐力效果存在差异。

例如AUG初始后坐力为100,添加5点后坐力控制且倍率0.9后,实际后坐力为90。M7初始后坐力为150,同样添加5点后坐力控制后,实际后坐力为135。初始后坐力控制数值可侧面反映武器后坐力底子,数值越高,武器天生后坐力越小。需注意后坐力与后坐力控制是不同概念,后坐力控制数值越大,代表武器后坐力越小。

后坐力可分为垂直方向、水平方向、武器稳定性方向三个维度,对应的后坐力控制配件分为两类。配件仅作用于单一方向的后坐力控制,例如共振人体工程握把仅提升垂直后坐力控制,稳固枪托仅增强武器稳定性,安装后仅对应维度的倍率发生变化。全向后坐力控制又被成为大后坐力控制,配件可同时作用于垂直、水平、武器稳定性三个方向,例如共振二代前握把,安装后三个维度的倍率均会改变。
其中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后坐力控制会影响弹道图,称为弹道后坐力控制。改枪时需查看详细面板,而非仅关注初始面板的后坐力控制数值,避免因配件仅提升武器稳定性、未改变弹道,导致实际手感后坐力过大。武器稳定性虽分垂直和水平方向,但不会在面板中单独显示,单方向武器稳定性配件虽不改变面板倍率,实际仍有效果。

武器初始弹道图直接影响控枪难度,一般来说垂直后坐力越大,子弹垂直间隔越大,水平后坐力越大,弹道会整体偏左、偏右或左右摇摆。像是M4等具有左右摇摆S型弹道的武器,在实战里面是比较难以控制的,远距离射击时易偏离目标,可通过单向后坐力配件针对性改善,且单向后坐力配件在对应属性上的收益,高于全向后坐力配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