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鳐作为无尽的拉格朗日中性能均衡的鱼雷轰炸机,其加点核心在于强化对舰输出与生存能力。机载投弹系统优先升级冷却下降、伤害提升和命中提升,策略技能选择隐身攻击可显著提高突袭成功率。装甲系统自带降低导弹/鱼雷/火炮命中率的特性,若技能点充裕可补充能量防护或结构值提升。动力系统则推荐将两个目标选择时间下降点满,以优化锁敌效率。这种配置能充分发挥刺鳐近距离投放重型鱼雷的优势,尤其针对中大型目标时能造成可观的系统伤害。
刺鳐的战术定位介于维塔斯B010与常规轰炸机之间,虽单发伤害略逊于能量武器,但凭借隐身策略和闪避机制在实战中表现稳定。与专注对舰的维塔斯B010相比,刺鳐在拆解敌方武器系统方面稍显不足,但其全面的作战适应性使其成为多面手选择。需注意该机型完全缺乏防空能力,编队时必须搭配防空单位。当面对高护甲目标时,建议优先攻击巡洋舰而非战列巡洋舰,以规避实弹武器对高护甲单位的伤害衰减。
基础闪避率已足够应对多数场景,若追求极致生存可投入技能点提升能量抗性,但会挤占输出强化的资源。动力系统中目标选择时间的优化至关重要,能有效解决该机型在混战中可能出现的锁敌紊乱问题。刺鳐的鱼雷有部分伤害会作用于舰船系统,这种特性使其在持久战中能逐步削弱敌方关键模块,但不宜作为主力绝育单位使用。
舰队搭配方面,刺鳐适合载入2.0载机型或航母,与高速驱护舰组成侧翼夹击队效果显著。其扁平的隐身机身设计能有效规避探测,配合雷霆一击等爆发技能可快速瓦解敌方阵型。尽管综合性能优异,但在已拥有维塔斯B010的情况下,刺鳐通常作为次要输出位存在。资源有限的玩家需权衡其较高的人口消耗与实战收益,建议优先保证核心舰船养成后再考虑深度开发。
该战机的历史可追溯至木星工业的机密项目,几十年间历经迭代形成的后掠式线条设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,更优化了太空环境下的机动性能。玩家在加点时应保持其设计初衷——即作为高速特种轰炸机的精准打击特性,过度强化生存能力反而会削弱战术价值。最终配置需根据实际作战环境调整,在舰队缺之对舰火力时侧重伤害输出,若承担侦查骚扰任务则可适当增强机动性能。